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新华社记者刘刚 苏会志 李斌) 2008年8月24日,又将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即将在北京国家体育场内熄灭。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圆满落幕。
在北京奥运会激动人心的日子里,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奋力拼搏,书写传奇,在全球瞩目的奥运竞技场上,实现自己的光荣与梦想,共同谱写一曲“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乐章,铸造奥林匹克运动新的里程碑。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以北京奥运会为标志,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激情相拥,掀开崭新一页。
北京奥运会是改革开放的推进器
在宏大的“鸟巢”和富有灵性的“水立方”映衬下,北顶娘娘庙寂静而古朴。为保护这座初建于15世纪的明代古庙,“水立方”向北移100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说:“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传统文化如此珍视。”
古老文明与现代辉煌和谐共处的背后,预示着坚实的经济基础、开放的体制环境和不断提高的文明素质。正是这些关键因素,造就了令世界瞩目的北京奥运会。
俄塔社记者叶夫根尼·索洛维约夫在他的报道中说,奥运会是中国7年来辛苦准备的一次考试,聚集在北京的外国宾客就是最严格的考官。这些考官可能在奥运会后有不同的评语,但无法不对30年里实现巨大飞跃的这个国家及其人民表示尊敬。
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既是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年,又是改革开放30年。看似巧合,实际上蕴涵着历史的必然。
30年前,一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带动神州大地的思想解放,一次名垂史册的中共中央全会,打破坚冰,使改革开放的航船扬帆启航。
就在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快车道时,1979年10月,国际奥委会排除政治干扰,以绝对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权利。中国重回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中国的体育事业,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金牌取得“零”的突破,到雅典奥运会金牌数排名世界第二,再到北京奥运会夺取金牌数第一,如今的中国,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重要成员和奥运会竞技场上耀眼的明星。
体育强盛的背后伴随着综合国力逐步提升。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其他领域的改革,30年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开放浪潮席卷全中国。30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较快稳定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体、第四大经济体,创造了“中国奇迹”。
从1978年到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上升到24.66万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343元提高到137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上升到4140元。在此期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得到确立,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逐渐完善。
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投资约130亿元,奥运会运行资金投入20多亿美元。仅近7年间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就投入2800亿元,超过197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
今年以来,面对自然灾害频发、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等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经济在应对挑战中继续稳步前行,取得了好于预期的成绩,上半年GDP增长10.4%。
两次参加北京申奥的北京奥组委总体影响顾问吴季松教授感慨万千:没有改革开放积累起来的经济实力和体制保障,中国无法从容应对各种挑战,无法以国际一流水平的“硬件”举办如此规模的国际盛会。
而30年来,中国人民精神面貌、思想观念天翻地覆的变化,则是北京奥运会能够成功举办的“软件”和内在动力。
改革开放使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从封闭、僵化的状态中走出来,逐步形成了求真务实、勇于变革、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日益健全,促进科学、民主、文明、生态、公平等理念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尺度;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对提高公民素质、城乡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更加坚定。
正是源于观念的开放和积极心态,中国承诺参加奥运会人员的注册卡可当作签证多次往返中国,制订管理条例允许外国记者在境内自由采访,奥运期间开辟3个游行示威区,兴奋剂检测中心的管理是一个国际团队,奥运知识产权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奥运热门赛事门票等按一定比例满足国外观众需求,以饮食文化为骄傲的中国把运动员村、记者村的餐饮服务交给了一家外国公司……
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邱震海说,从30年前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到今天举办奥运,其间的内在逻辑则是中国从贫弱逐渐走向富强的历程,2008年北京奥运恰好是这一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7年来多次到访中国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已经会用中文书写自己的名字。这位比利时人的评价如出一辙——北京奥运会将成为中国发展进步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北京奥运会之前,亚洲国家曾主办过两届夏季奥运会。1964年东京奥运会,被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是日本进入世界工业强国的里程碑。1988年汉城奥运会,韩国完成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过程,一举跃入亚洲四小龙行列。
“奥运会对像中国这样的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其经济效应的直接影响毕竟有限。”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执行会长陈剑说,“北京奥运会的影响在于,它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接受的一次‘成人礼’,能极大地激发我们产生新的发展智慧。可以预期,多年以后回头看时,中国新的变化和进步将有相当部分源自北京奥运会。”
北京奥运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里程碑
2012年奥运会将在伦敦举行。北京奥运会期间,英国负责奥运事务的国务大臣特莎·乔韦尔穿行在各赛事场馆,甚至到了北京“798”文化区。“我来的目的,就是要取经,向北京学习。”
在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的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中,“鸟巢”入选,创下历届奥运场馆的奇迹。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被认为是典型的东西方文明融合的结晶,全球跨度最大、施工难度最高的钢结构是中国设计师与西方设计师合作设计成果的杰出代表。
在100多年奥林匹克历史上,北京奥运会谱写下了新的篇章。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所言:奥运会来到中国,来到这个拥有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家,这一事实本身就已意义非凡,“这届奥运会已经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里程碑”。
——北京奥运火炬传递,首次登上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峰。
——80多名世界各国和地区政要出席奥运会开幕式,刷新出席奥运会开幕式领导人的纪录。
——奥运会参赛队达到204支,运动员1.6万名;反兴奋剂的力度和兴奋剂检测的严格程度前所未有。
——电视转播服务首次全面采用高清半导体存储卡系列广播电视转播设备。
……
北京奥运会,是一届进步的盛会,将现代奥运会推向一个新阶段。
当一项项世界纪录和奥运会纪录,在北京奥运竞技场上被创造出来的时候,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所体现的人类追求超越的精神,一次次彰显。奥林匹克精神在神州大地弘扬,这是北京奥运会为奥林匹克运动作出的最大贡献。
早在2005年,教育部和北京奥组委就启动了《“北京2008”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和命名556所奥林匹克示范学校。在北京中小学开展“同心结”活动,组织210多所学校与205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160个国家和地区残奥委结对交流。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高洪说,约2.3亿中小学生、4亿中国青少年接受了奥林匹克知识理念教育——这个数字超过以往任何一个举办过奥运会国家的人口。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这个数字是诱人的,这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真谛。”国际奥委会官方杂志《奥林匹克回顾》的评价是:“这是一个宏大的计划,它使奥林匹克价值观在中国的传播范围超过世界任何地方。”
中国奥运老人何振梁在媒体上看到一张令人感动的照片:四川遭受巨大地震灾难后,都江堰聚源中学废墟的断墙上,还残留着对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的黑板报。处在中国一个偏僻山区的学校,竟然如此重视奥林匹克教育!
“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100年前,伦敦奥运会的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在中国得到了最好的阐释。
奥林匹克教育的普及,让北京奥运会有了历届从未有过的群众基础。北京奥运会有10万名赛会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100万社会志愿者、20万拉拉队员,背后更有13亿人的支持。
兼容并蓄,奥林匹克理想和奥运会超越了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种族肤色和文化差异,构筑了“和平、团结、友谊、进步、和谐”的价值观,五环旗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旗帜。
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来自美国和德国这两个当时存在严重种族歧视的国家,一个黑人,一个白人,杰西·欧文斯和卢茨·朗,坦诚互助,成为奥运史上感人的一幕。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来自两个交战国家——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射击选手帕杰林娜和妮诺·萨鲁克瓦泽,在领奖台上相拥亲吻……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为之感动?
两次世界大战,三届奥运会被迫取消;冷战铁幕拉开,两届奥运会分别被不同阵营所抵制;恐怖分子出于政治目的,将奥运会作为攻击目标。1972年慕尼黑惨案,使奥林匹克运动蒙上阴影。
但也恰恰是因为世界存在对立与冲突,人类才更需要有一柄利器,来打破误解的坚冰,实现文明的交融。而奥林匹克理想和奥运会正是这样一柄利器。
北京奥运会自始至终体现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使发源于西方的奥林匹克运动更加具有世界性。雅典奥运会火炬接力项目负责人戴恩·佩奇认为,这一主题没有单独强调中国,而是表现了世界融合的概念。这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贡献。
北京奥运会的贡献,还不止这些——它所弘扬的和谐世界、和谐奥运的人文精神,是北京奥运的主导理念,是对奥林匹克主义的独特贡献;它所倡导的全民奥运、全民健身的奥运实践,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巨大推动;它所弘扬和彰显的东方文化、东方气派、东方风格和东方意境,给以西方文化为主的奥林匹克文化以生动的对比与补充,展示了辉煌悠久的东方文明,也体现了多元文化交融互补的奥林匹克精神。
金元浦教授说:“这一切,以及它所积累的发展中国家举办奥运的经验教训,都将成为奥运史上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北京奥运会成为民族复兴的新起点
“忘记有过的一切困难,忘记流过的种种血汗,拼命向前,拼命呐喊,为民族的尊严,为人类的尊严,迎接一切非凡的挑战。”这是法国最大的华文报纸《欧洲时报》社社长杨咏橘女士为北京奥运会创作的诗篇里的部分诗句。
中华民族的奥运梦想,始终与民族复兴之路联系在一起。北京奥运会犹如巨大的磁场,凝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继续为民族复兴团结奋斗的决心。
在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看来,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个民族梦圆的时刻,更是一个民族振奋精神的新起点。“北京奥运会的精神遗产之一,就是民族自信心的增强。卸去自鸦片战争以来形成的‘我不如人’的历史包袱,对我们更好地融入世界,更好地为世界作贡献,会起很大的作用。”
100年前,中国的奥运先驱张伯苓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传播奥林匹克文化。然而,积贫积弱的中国背负着上千个不平等的条约、协定,奥林匹克运动所崇尚的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精神,有如乌托邦,根本无法得到实现。
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新中国的建立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制度基础。历经磨难,打开国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北京奥运会筹备的7年,也是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发展并接受检验的7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科学发展观、和谐世界理念的集中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既吸纳了近几届奥运会的先进理念,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
一条条地铁通了,一条条快速路通了,一个个重污染企业被关停,一个个新兴产业在发展。古老的北京城,经历奥运洗礼,焕发出崭新的容颜;梦幻般的奥运场馆、整洁的市容市貌、热情的北京市民、始终微笑的志愿者……更加自信和具有包容性的中国,让世界刮目相看。
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北京奥运会增添了民族文化自信的新动力。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勇说,在北京奥运会这个多元文化交流的节点上,不仅为世界观察中国提供了机会,更为我们提供了用世界眼光审视自己的契机。
通过北京奥运会,我们在奥林匹克和中国文化之间找到了更多的共鸣。中国文化在“和谐社会”的理念上,与奥林匹克运动“促进世界和平”契合;中国文化提倡的“诚信为本”与奥林匹克的“公平竞争”相近;中国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更快更高更强”相吻合。和平、友谊、团结、进步、公平的理念,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
北京奥运会期间,170万的各类志愿者,让人们看到了奥林匹克奉献精神的体现,而新闻信息发布的公开透明等,则让人们看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随着奥林匹克精神在亿万人民群众中的普及,“团结、和平、友谊、进步”的观念和“更快更高更强”的追求,将对中国社会的未来产生积极影响。经过北京奥运会的洗礼,经过“奥林匹克课程”的熏陶,中国年轻一代会将更具社会正义、公平和责任感,更具友爱、互助、参与、奉献精神,会更加在合乎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去竞争和拼搏。
北京奥运会,还是一条纽带、一股“和”风,为致力民族复兴的中国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作出了突出贡献。
奥运前后,北京和6个协办城市高密度地进行了3000多场次、来自世界不同文明板块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活动,既有欧洲歌剧《图兰朵》等的精彩演出,也有《丝路花雨》《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中国文化经典表演。
北京奥运会的文化交流,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的重要契机,和谐文化、文明风尚蔚然成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
“通过北京奥运会,更多的人认识到,世界多元文化要相互尊重、理解、包容并懂得彼此欣赏,才能繁荣共存。”北京体育大学教授任海说,北京奥运会展现了中国和平发展、与世界融合的新形象。
西班牙《先锋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谋求融入国际社会,加入各种国际组织,而北京奥运会则表明,中国不仅是个成功的参与者,也是一个合格的组织者。过去被动的、被组织的角色发生了转移,是一个大国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节点。通过这次奥运会,中国更有信心,懂得了作为一个大国应当如何与国际社会往来和互动。
新世纪新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中国也从中获得了改革发展的新机遇,亿万中国人民更加坚定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迈向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