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首页 >> 签证新闻

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 靠创新与沟通站稳欧洲市场

     近年来,随着整体实力和投资能力的增强,中国企业在欧洲也越来越活跃。“蓝色香蕉”地带,指的是以布鲁塞尔为圆心,半径为500公里的区域。这也是欧洲人口最密集、购买力最强的区域,包含了欧洲65%的消费市场。从事节能灯生产的中国阳光集团欧洲分公司在这里开拓事业,积累经验。

      在当地创建品牌和销售渠道

      中国阳光集团欧洲分公司总经理杨张铭告诉记者,阳光集团是中国照明行业首家民营高科技上市企业,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节能灯生产企业。欧盟目前计划逐步将低能效光源产品替换为节能照明产品,因此集团看好欧洲市场,并设立了欧洲分公司。杨张铭说:“公司希望在欧洲建立自己的品牌以及销售渠道。如果仅仅是贴牌生产,那根本不用来欧洲,因为全世界约70%的节能灯都是中国制造。”

      “万事开头难,找对敲门砖对企业来说是个挑战。”据杨张铭介绍,创办欧洲分公司适逢欧盟刚刚取消对华节能产品实施反倾销税。欧洲人对中国品牌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心存疑虑,部分竞争对手对新兴品牌的戒备心很强,甚至为自主生产能力比较强的竞争对手设置壁垒。阳光集团欧洲分公司探索出了一条“欧洲设计、中国制造”的发展路径。

      2010年,阳光集团欧洲分公司自主品牌营业额近千万欧元,尤其是北欧市场反应很好。“这是‘双赢’方式。”他骄傲地说。

      谈及未来发展规划,杨张铭表示最重要的还是创新,“目前公司还停留在和区域性品牌竞争的层面上,因此下一步最重要的任务是创新。只有研发新产品才能提升竞争力。例如生产与普通灯泡尺寸相匹配的节能灯,加大对LED研发的投入等,将是未来市场的增长点。”

      掌握当地管理经验和文化风俗

      “欧洲分公司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本地化。”杨张铭告诉记者,该公司近90%的员工是欧洲人,队伍也比较稳定。公司做好和欧洲员工的沟通交流,由此保持了高度凝聚力。欧洲员工普遍认为,双方通过磨合互相适应,既让公司更好地发展,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

      比利时瓦隆区中国企业服务中心主任王海晨也认为,中国在欧洲的企业管理也必须本地化,要用欧洲的方式来管理。只有适应当地的法律法规,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他给记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一家中国公司在欧洲的分公司职能是为中国总公司做技术跟踪、提供服务,性质为私人责任有限公司。根据所在国法律,此类公司必须每3个月报一次增值税。该公司没有履行义务,所以公司成立9个月后收到近3000欧元的罚款,并有可能被吊销税务登记。

      “中国企业到国外投资当然是好事,但也不能盲目,每个国家的投资环境以及市场都有其特点。在欧洲,外国企业如果不掌握当地的管理经验和文化风俗,是很难打开市场的。”杨张铭说,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要了解当地人的思维模式,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良好沟通,同时要不断努力让海外客户更了解中国文化,避免误解。企业活动归根到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以诚相待终会建立信任,合作也终将顺畅。

      找准当地企业兼并和收购

      据了解,中国企业对欧投资增长趋势明显,投资领域不断拓宽,投资形式日益多样。投资制造业仍是主导,对金融业、服务业的投资也日益增加。目前中国企业前往欧洲投资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签证和工作许可,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中国企业投资欧洲的积极性。

      欧洲国家大多希望中国的投资能够为当地解决就业问题。所以中资企业到欧洲投资之前,要做好充分的调查和准备工作,抱着既服务当地市场,又为自己带来利润的“双赢”心态去投资。兼并和收购是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比较有效的方式,但找准被收购企业并不容易。中国企业可以通过类似当地外贸局等政府机构获得正式和权威的信息,避免受骗或走弯路,出现问题可以通过政府途径来解决。

文章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1/8/24 编辑:全球商务签证服务中心   浏览次数:3048
© 2007-2019 ABW全球商务签证服务中心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相关链接 | 备案号:沪ICP备08014788号-4
版权所有:深圳市傲申鹏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